2021年4月,受泰興市虹橋鎮人民政府委托,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承擔《原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地塊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方案》的編制工作
1、項目概況
原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虹橋鎮二橋村,東鄰泰興市開元膠帶有限公司,西至江堤路,南至二橋港路,北鄰空閑荒地。廠區占地面積 17000m2,該企業創辦于 1988 年 5 月,原為市糧食局下屬企業“國營泰興染料化工廠蔣華分廠”。后經多次更名,2000 年 10 月更名為“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該企業主要生產銷售染料及染料中間體。場地內生產設備及相關構筑物已于 2018 年拆除,目前處于閑置狀態。該地塊規劃用地方式為第二類用地(生態綠地+停車場)。
2、詳細調查及風險評估結果
根據《原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土壤中鎳、砷、乙苯、1,2-二溴乙烷、氯乙烯、1,2-二氯乙烷、氯仿、苯胺、石油烴(C10~C40)超過二類用地篩選值,其中鎳、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氯仿、苯胺、石油烴(C10~C40)還超過二類用地管制值。對比GB14848-2017四類水標準,地下水中超標污染物包括重金屬(砷、鎳)、石油烴(C10~C40)、苯系物、氯代烴等。根據《原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在第二類用地方式下,該地塊土壤中超過風險控制值的污染物有2種重金屬和7種有機物,包括鎳、砷、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氯仿、偶氮苯、苯胺、4-氯苯胺、石油烴(C10~C40)。在不考慮飲用的情景、第二類用地方式(生態綠地與停車場)下,場地地下水中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可接受。
3、修復方案
(1)修復目標
該地塊土壤修復目標污染物包括鎳、砷、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氯仿、偶氮苯、苯胺、4-氯苯胺、石油烴(C10~C40)。結合目前國家對污染地塊的管理要求和地塊后期的開發利用需求,以及考慮地塊緊鄰長江的敏感性,優先選用篩選值作為修復目標值,對部分沒有篩選值的修復目標污染物,以基于健康風險、綜合考慮場地特征參數計算的風險控制值作為修復目標值。鎳修復目標值為900mg/kg,砷修復目標值為60mg/kg,石油烴(C10~C40)修復目標值為4500mg/kg,1,2-二溴乙烷修復目標值為0.24mg/kg,1,2-二氯乙烷修復目標值為5mg/kg,氯仿修復目標值為0.9mg/kg,偶氮苯修復目標值為42.5mg/kg,苯胺修復目標值為260mg/kg,4-氯苯胺修復目標值為25.5mg/kg。
(2)修復范圍
第二類用地方式下,土壤需要修復的區塊有5個,需修復的土壤面積為2247.3平方米,修復的土方量為4866立方米。
(3)修復模式與建議
綜合考慮土壤污染類型、污染程度程度、地塊未來規劃用途、修復工期、修復預算及業主需求等因素,建議土壤修復優先采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其次考慮選用熱脫附+固化/穩定化修復技術。
通過基坑降水方式對地塊內污染地下水抽出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置。待地塊內地下水流場穩定后,需對地下水污染點位的潛水含水層開展定期監測,并對地下水中污染物開展污染運移模擬,若模擬結果顯示地下水污染物未來30年對周邊地表水(二橋港和長江)不產生污染遷移影響,則無需繼續通過降水井降水方式抽出地下水處置;反之則需繼續通過降水井抽出地下水并處置,直至地下水中污染物未來30年不會對周邊地表水體產生污染遷移影響。后期環境監管方面,需對地塊內及周邊開展地下水長期跟蹤監測,監測污染物運移和自然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