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評價工作,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所”)燕守廣正高級工程師、張亞副研究員、張可桂博士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領導和專家共同組成技術組,赴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甘孜州石渠縣,深入一線指導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評價,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監管調研。
阿壩技術組在紅原縣歷史遺留礦山現場工作場景
紅原縣和石渠縣列入本次調查評價的73座礦山海拔高達4500米,是典型的高原地區歷史遺留礦山。10月8日至14日,技術組成立了甘孜州和阿壩州臨時黨小組,分組赴各縣開展現場調研與技術指導工作。技術組深入一線與基層調查單位人員協同工作、共同研討,始終堅持“邊幫扶指導業務、邊學習堅定信念”,克服高原缺氧、低溫雨雪等惡劣條件,齊心協力、克堅攻難,按計劃順利完成了各項技術指導工作。
甘孜技術組在石渠縣歷史遺留礦山現場工作場景
此次調研及時發現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評價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探索和提出了問題解決方法,總結了可供推廣的實踐經驗,為黃河流域其他省區開展現場踏勘等調查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鑒。